跟诊心得之寒热并用治疗眩晕
住培医生 邓宇
姓名:彭新英 性别:女 年龄:63岁
日期时间:2022-09-21 11:36
主诉:头晕10余年
现病史:10余年前出现头晕,天旋地转感,受风后头晕诱发或加重,伴头痛,畏寒怕热交替发作,自觉口苦,夜间口干,喜热饮,进食生冷后胃脘部不适,呕泛酸水,余无特殊不适。每天上午9-10时出现头晕持续约 20分钟,发作时天旋地转、恶心欲呕,口苦,眠差,二便正常。舌淡暗苔白稍腻,舌尖稍腻,边有齿痕脉沉细。
西医:头痛
中医:眩晕【寒热错杂证】
药物处方:
炒酸枣仁20g北柴胡15g 黄芩片10g 红参片10g 姜半夏15g
吴茱萸10g 煅瓦楞子10g黄连片10g 干姜10g 姜天麻10g
煅龙骨30g 蝉蜕10g 合欢花10g 黄芪30g 白术10g
防风10g 百合20g
按语:
患者自述头晕十年余,受风后诱发或加重,表明患者卫气虚弱,凑理不固,有畏风之象。自觉口苦口干则说明体内有热,但患者反喜热饮,进食生冷后胃脘不舒,表明其脾胃虚寒,遇热则舒。上午9-10时出现头晕持续约发作,有天旋地转、恶心欲呕之感,因9-10点为足太阴脾经运行时机,其正常生理功能为门输送营养,可以使人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但患者此时头晕大作,表明足太阴脾经循行受到影响,因其脾胃虚寒,则其运化功能失司,气机受阻,因而水湿停聚,上扰清窍,发为眩晕。其舌淡暗苔白稍腻,舌尖稍腻,边有齿痕脉沉细提示患者体内痰湿停聚。从患者症状表现来看,为一个寒热错杂证,因而陈师在用药上寒热并用。用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黄芩黄连苦寒清降和胃、干姜辛热温中散寒消痞运脾,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助胃降脾生。脾胃即和,复与红参补脾气,使中州斡旋有力,甘温即可防黄芩黄连之苦寒伤阳,又可制约半夏、干姜之辛热伤阴。此五味药为半夏泻心汤之意,为方中寒热并调的主方。黄芪、白术、防风三者共用益气固表,防止风邪侵袭。炒酸枣仁、百合、合欢花宁心安神。吴茱萸合干姜温胃散寒,制其呕吐。煅龙骨、天麻、蝉蜕共用镇惊平肝潜阳,制其眩晕。煅瓦楞子制酸止呕。全方共奏平调寒热、平肝止眩之功。
在临床治疗上,病人的病情错综复杂,并不是单一的虚实寒热之象,因而对其治疗也不能一味的攻伐或温补,而是要辨证论治,寒热并用的代表方剂为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是小柴胡汤误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所致。治疗以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为主。其目的就是要改善脾胃升降失调的症状。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错杂者。此患者虽是头痛眩晕,但用方中也有半夏泻心汤之意,由此可见,根据患者的病机辨证施治便能取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