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酸苦甘辛咸的那点事
住培生 杨赵世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五湖四海均遵从阴阳化生五行之道,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和现象被划分成五类,五行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在五脏为肝心脾肺肾,在味道为酸苦甘辛咸,在五体为筋脉肉皮毛骨……彼此之间互相之间影响、作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以食为天,用味道的五行理论指导饮食,指导养生,是众望所归,关键在于运用好生活中的酸苦甘辛咸。
五味入五脏,适量摄入可补其脏。“谷味酸,先走肝”,酸“能收、能涩”,即收敛固涩,适量的酸性食物可以养肝补血,如:橙子、柠檬、石榴、调味品醋等;但是脾气亏虚者禁食用。“谷味苦,先走心”,苦味清心,苦“能泄”, 心火旺盛可食用少量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心、苦菜、百合、白果等。夏季若出现舌尖红,长口疮溃疡,多梦等心火旺盛,心火上炎的表现就可以进食少量苦味食物。“谷味甘,先走脾”,甘味能缓解疼痛,能补气血,能调和脾胃;甘味入脾,适量食用有甘味的食物,可健运脾气,常见有:蜂蜜、西红柿、黄瓜、蘑菇、苹果、葡萄等。“谷味辛,先走肺”,辛主发散,进食少量辛味食物,可以补益肺气,可以发散风寒,通利鼻窍,常见的辛味食物可见:姜、蒜、韭菜、辣椒、花椒等等。举个例子,如感受风寒之邪后出现鼻塞、流清涕、恶寒等表现时,及时地饮用生姜红糖水可以减轻症状。“谷味咸,先走肾”,咸味滋肾,肾为水脏,如:螃蟹、苋菜、紫菜、海带、海参、火腿等。肾在五行中与水相应,水克火,故进食咸味的食物可有轻微的消炎止痛的效果,若晨起出现咽喉肿痛的表现,可用少量的盐冲温水饮用,可缓解疼痛。
俗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每个人的口味如同一张张个性化的名片,有人素喜甜食,有人无辣不欢,有人嗜酸如命……但,其实,除了地理环境、自幼养成的饮食习惯和遗传基因等,偏好某种口味有时会导致营养失衡或是健康异常的信号。
《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简单来说,就是五味摄入太过则伤及脏气。可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二:一、本脏所恶,即泻本脏气,如:辛主发散,入肺经,而气病多属肺,多食,易出现肺气上逆,可表现为咳嗽、气喘;甘味入脾经助湿,湿气阻止脾气运行,出现脾虚湿盛的表现,如:胃口差,易倦易乏,出现带下病等;二、伤及所胜及所不胜之脏,如骨病属肾,肾为阴,苦味入心,多食苦则火衰阴盛,骨病加重,难以痊愈;过多的苦食则会克伐肺脏。所以当我们吃入的苦味东西过多时,就会损伤肺的功能。肺主皮毛,苦东西吃多了,皮肤会枯槁,毛发会脱落、易咳嗽、咳痰等,所以要尽量控制苦味食品的摄入。再比如,心主血脉,心气足,保证脉管充盈,血流通畅,无淤血阻滞,血病属心,咸为入肾,多食咸,则会水泛克火,这也提示我们若有高血压,则少进食咸味食物,尤其需要控制食用盐的摄入,否则后期可发展为肾脏相关疾病。
生活不是一杯无味的白开水,是有酸苦甘辛咸的味道的,合理正确地感受这些味道,能让我们身心愉悦,“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