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院内学术讲座有感
——从中西结合到中西融合
药学部 余应嘉
12月14日下午,来自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的黄绍刚主任在门诊五楼示教室讲授了一场题为“当中医遇上消化内镜,路在何方”的讲座。作为非该专业人员,当看到这个讲题时脑袋里冒出了个问号,传统中医脾胃与现代医学内镜怎么样结合?带着这个疑问,听完黄主任的授课后,有了一点感悟。
黄主任从传统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为切入点,介绍消化内镜是中医诊断的第三只“眼”,不仅从内镜中可直接看到病变部位,而且还可通过内镜进行许多高难度的手术。通过许多典型的病例及手术示例展示了消化内镜的全方面功能,同时对消化疾病内镜特点与中医证候、体质、中药给药等进行对比研究,尤其对“血三脏”理论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血三脏”理论主要关注的是脏腑精气异常与情志之间的联系,提出其核心病机病证为“肝郁脾虚,心神不宁”。通过内镜的观察,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谴方用药,以及使用针灸,都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黄主任还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首先要找准方向,掌握好方法,同时要不断的坚持,融会贯通,从中西医的结合发展中西医的融合,如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治共识意见》明确提出中医的干预,充分肯定中医药的治疗在该疾病中的作用,印证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明确作用共识。
在中西药治疗的发展路上,中药的治疗作用往往被视为次要或者辅助性治疗的一方,但黄主任从肠道微生态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中揭示中药对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了脾脏藏象的现代医学内涵,亦是中西医融合的一个体现,以此进一步对中医药治疗方案的优化及疗效评估,对中医理论提出了创新。
从这次课程中我体会到中西医治疗不能盲目地、完全无目的地进行结合,需找准相互结合的方向及靶点,以及通过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及改进,由此结合中药临床药师的药学实践过程,在对中西药治疗的监护及评价方法中亦需通过不断地实践、汇总、整理、分析,提出个体化的用药方案,方能使得中西药结合治疗发展到中西药融合治疗。
医院总机:86888565 急诊电话:86888120
投诉电话:13632225470 医患办:86888565-8200
预约电话:86892106 (8:00-11:30,14:30-17:30)
扫黑除恶举报电话:13632225470 邮箱:605804967@qq.com
总院地址:花都区迎宾大道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