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看病,医生经常开一些液体药物,很多人觉得大瓶小瓶的一堆拿回家里,喝的时候按照医嘱一口闷下去就完事了。其实,液体药物的储藏和服用有很多讲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液体药物的“正确打开方式”。
液体药物是一个庞大而古老的家族,从最早的中药汤剂到现代的靶向微乳,从内服到外用应有尽有。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有炉甘石洗剂、布洛芬混悬液体、止咳糖浆、中药提取制剂等。液体药物具有使用方便,起效快又可避免局部药物浓度过高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但如果使用与储存不当可能会影响药效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液体药物储藏有讲究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糖浆剂,这一类的药物容易受光和热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霉败和沉淀,此外,由于其富含糖分等营养物质,很容易受细菌污染而霉变。因此应放在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既要求阴凉又要避免阳光直射,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放在冰箱冷藏,然而很多液体药物(包括糖浆剂)并不适合放在冰箱。温度过低会导致液体药物因为溶解度降低而出现“析晶”,最为典型的例子是甘露醇溶液在20℃以下的环境就开始析出透明的条状晶体。另一方面,温度过低还会导致乳剂和混悬剂出现冻结分层,导致药物失效或变质。因此,大部分液体药物应放在30度以下的常温凉暗处。
用前“摇一摇”
部分液体药物处在不稳定状态,放置久了里面的有效成分会发生沉降,常见的有外用的炉甘石洗剂,小孩子退烧用的布洛芬混悬液以及普通家庭常备的糖浆剂等。这些液体制剂使用前最好“摇一摇”,使里面的成分再次震荡摇匀。如果每次使用时没有充分摇匀,会使早期服用的药物浓度偏低,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瓶内的剩余液体的减少,药物浓度将大大增加,最终甚至会达到有毒的级别。
切忌“一口闷”
有些人为图省事,服用液体药物采用打开瓶盖直接对着瓶口喝药的方式,这样虽然很方便,却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首先,直接对着瓶口喝药难以控制药量,喝少了达不到治疗所需剂量,喝多了会增加副作用甚至会引起中毒。其次,直接对着瓶口喝药很不卫生。富含营养成分的液体制剂原本就特别适宜细菌繁殖,而口腔中的细菌很容易污染药液。故服用液体制剂时,最好利用药品中的刻度把适量的药液倒进自备的容器中服用。
“以药送药”有风险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服用多种药物,部分人为了省事可能会用液体药物送服其他药物,这里面存在很大的风险。送服药物一般选用白开水是因为其化学结构稳定不容易与药物发生反应,如果换成用药液送服,药物之间的化学成分有可能发生反应从而降低药物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服用不同药物之前的间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而用液体药物送服其它药物是切不可取的。
液体药物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而这一老一小的用药安全尤其需要我们关注。其实,药品说明书上都标有这些使用注意事项,只要我们认真阅读,这些细节我们很容易就能做到。(黄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