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医院概况
医院概况
Party Construction
党群建设
党群建设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ervices
诊疗服务
诊疗服务
Talent Recruitment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首页医院文化健康教育

夏至高温至,养心是主调

  • 浏览次数:加载中...
  • 日期:2015-09-19

夏至高温至,养心是主调

 

夏至是24节气的第10个节气,在每年的621日或22日,自太阳黄经达90°时始。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接近地表的热量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但进入夏至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就进入盛夏了,高温酷暑天气时常出现,气温有时可达40℃上下。

一、何为夏至

《礼记》中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但同时这段时间尽管天气炎热,阴气也开始生长。养心着眼于一个“长”字为夏至养生之主调。

二、夏季养心

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人体会出现头昏胸闷,四肢无力,心悸口渴,恶心、体温升高甚至昏迷等中暑症状;重症中暑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因此,避免烈日曝晒,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因素。多喝水,适当补充淡盐水。在室内打开电扇,加速空气对流,但不要直吹身体;空调使用温度不要太低。身上必备药物可选择: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油精、仁丹等。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避免出汗后吹冷风,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最好在5摄氏度之内;更不宜夜晚露宿。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吃过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此外,夏至时节又是多汗的季节,人体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故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咸味以补心。

三、药茶宁心

结合夏季气候特点与个人体质情况,可适当选用中药泡服,调整阴阳平衡。

对素体虚弱、热伤气津而神疲乏力、头晕、口渴、汗多者,可选用西洋参6片、麦冬10粒,开水浸泡代茶饮,有益气、养阴生津之功。

对于肝火偏盛而烦躁、目红、眼花、头痛、头昏、口苦口干者,可用菊花10朵、决明子6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肝明目之功。

对于因心经虚火上升而出现心烦、口渴、睡眠不实、口腔溃疡等症者,可用莲子6、栀子6、酸枣仁6,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心除烦安神的作用。

三、饮食养生

夏季气候炎热,暑热当令,心火易于亢盛,一般情况下,饮食上宜用清心泻火、清暑之物,如西瓜、香瓜、绿豆、赤豆、苦瓜之类;暑热出汗较多,可适当用些冷饮,补充水分,帮助体内散发热量,清热解暑。但切忌贪凉而暴吃冷饮、冰水、凉莱、生冷瓜果等,否则会使脾胃功能受到影响,甚至酿生疾病。老年人、小儿体质较弱,对于过热过冷刺激反应都较大,所以更不可过贪冷饮之类。

况且,夏季人体气血运行趋向体表.相对而言,消化道的气血供应减少,使脾胃的消化功能减弱,若暑热挟湿则更易伤及脾胃,致脾胃运化失司,升降失常,则会出现胸闷、纳呆、肢体困倦乏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等症状。因此夏季饮食又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为原则,也可适当选用具有酸味、辛辣香气的食物,以开胃助消化,增强脾胃的纳运功能。

夏季致病微生物极易繁殖,食物极易被污染而腐败、变质。这个季节是肠道疾病多发高发季节.因此要讲究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人”。对于剩饭剩莱要回锅加热,经常使用的炊具、饭具、茶具等要经常消毒,妥善保管。

四、运动锻炼

暑热使人体汗出较多,易伤阴耗气,若长时间在日光下活动可能引起中暑。所以夏季运动时要避开炽热烈日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锻炼。宜选择运动量较小或适中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练气功等。运动时所穿衣服宜松软、宽大、浅淡、穿脱方便。运动后出汗较多时,可适当饮些凉开水,切勿用冷水冲头洗澡,以免招致感冒,或引起风湿痹病。

五、中医调理、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 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哮喘、老慢支、风湿关节炎、脾胃虚寒泄泻等“冬”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夏治”是选择夏天炎热季节,采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

“冬病夏治”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体质虚寒。临床上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中焦虚寒、下元亏损、四肢关节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在春夏治疗都会比其它季节治疗效果好,无论是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穴位注射等药物治疗方法,还是针灸、拔罐、推拿、药膳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对治疗“冬病”都有效果,只不过在采用天灸的方法,即是在穴位疗法的基础上遵循三伏天的效果更好些。

 

 

请扫描“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室内导航”小程序二维码,查看院内分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