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肖叶玉老师如何选择影像检查方式
2022年9月5日,影像科肖老师在入科教育上向我们讲解了一些常见检查部位应该选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X线片、CT、MRI、超声。
一、图像特点
1. X线图像中,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含气体多的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
2. 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反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与X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样,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含气体多的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但是CT与X线图像相比,CT的密度分辨力高,即有高的密度分辨力。因此,人体软组织的密度差别虽小,吸收系数虽多接近于水,也能形成对比而成像。这是CT的突出优点。
3.磁共振成像(MRI),是根据在强磁场中放射波和氢核的相互作用而获得的。MRI所获得的图像非常清晰精细可对人体各部位多角度、多平面成像,其分辨力高,能更客观更具体地显示人体内的解剖组织及相邻关系,对病灶能更好地进行定位定性。对全身各系统疾病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肿瘤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4.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声束扫描人体,通过对反射信号的接收、处理,以获得体内器官的图象。常用的超声仪器有多种,例如B型(辉度调制型)即超声切面成象仪,简称“B超”。是以亮度不同的光点表示接收信号的强弱,在探头沿水平位置移动时,显示屏上的光点也沿水平方向同步移动,将光点轨迹连成超声声束所扫描的切面图,为二维成象。
二、优势
1. X光片优势在于,可以做更为灵活的动力位X线检查,并且射线照射量小、费用低廉,适合绝大多数患者的常规检查。
2. CT与X线图像相比,CT的密度分辨力高。CT可以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如脑、脊髓、纵膈、肺、肝、胆、胰以及盆部器官等,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同时可以在三维空间任意平面上成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被检部位的病变情况。
3.磁共振最适合用于肌肉骨骼系统,因为它的组织密度对比范围大。在骨、关节与软组织病变的诊断方面,磁共振成像由于具有多于CT数倍的成像参数和高度的软组织分辨率,使其对软组织的对比度明显高于CT。磁共振成像通过它多向平面成像的功能,应用高分辨的表面线圈可明显提高各关节部位的成像质量,使神经、肌腱、韧带、血管、软骨等其他影像检查所不能分辨的细微结果得以显示。
4.超声对肌肉和软组织显像良好,对于显示固体和液体腔隙之间的界面有特别用处。不但可以实时生成图像,利于快速诊断,还可以显示脏器的结构。超声多普勒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检测技术,随着电子学的进步,此法在临床上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对心脏疾病、周围血管疾患实质器官的血流灌注、小器官血流供应、占位性病变血供情况及胎儿血液循环的检查上具有重大的价值。
三、缺点
1. X线:与CT相比,X线的密度分辨率低。
2. CT:在骨、关节与软组织病变的诊断方面,其对比度,明显低于磁共振。
3. MRI:①是解剖性影像诊断,很多病变单凭核磁共振检查仍难以确诊,不像内窥镜可同时获得影像和病理两方面的诊断;②在骨关节系统的不足之处是,对于骨与软组织病变定性诊断无特异性,成像速度慢,在检查过程中病人自主或不自主的活动可引起运动伪影,影响诊断。③对肺部的检查不优于X射线或CT检查,在进行常规体检或肺部存在疾病时,应进行CT检查。因为肺部多数为含气囊腔,且肺泡以及支气管内也存在空气,对含气组织进行磁共振检查的分辨效率较低,但进行CT检查时,能够分辨肺部的生理性结构以及病理性变化,如高分辨CT、增强CT等。部分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磁共振检查,如怀疑两肺之间即纵隔脏器存在疾病,尤其大血管疾病,也可以进行磁共振检查。磁共振检查也有助于区分纵隔及血管的病变,但多数情况下,CT检查的分辨率更好。④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的检查不比CT优越,但费用要高昂得多。
四、常见部位影像学检查总结
1.骨头外伤——首选CT,次选X线片
2.胸部——首选CT,次选X线片(看肺不选MRI)
3.心脏——排除冠心病选CT;心功能选超声
4.腹部盆腔——超声筛查,CT/MRI进一步定位,定性
5.软组织病变——首选MRI
6.颈椎、腰椎——首选MRI,次选CT
7.肿块类病变——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
影像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诊断水平,而且可以对某一些疾病进行治疗。因此,大大地扩展了影像学科的工作内容,并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支柱之一。正确的掌握检查部位应该选用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不但利于我们正确开展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且还节省了患者的时间、精力,对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