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Us
医院概况
医院概况
Party Construction
党群建设
党群建设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ervices
诊疗服务
诊疗服务
Talent Recruitment
人才招聘
人才招聘
首页教学科研学习心得

学习《中药学》的心得体会——科教科 叶淑芳

  • 浏览次数:加载中...
  • 日期:2017-07-19

学习《中药学》的心得体会

                      ——科教科 叶淑芳

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对于维护我国人民健康、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即使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中药文化仍然如同璀灿的明珠大放异彩。作为一名中药学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经过了多年对中药相关知识的学习,我越发感受到了中药学这学科的博大精深,领悟了我国传统医学的独特魅力。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课程,是中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中医院校的学生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这几百味中药各有各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等等,要掌握这么多内容,确实很不容易,此外,中药数目众多,内容繁杂,术语难记,又容易遗忘,更容易混淆,以至于张冠李戴,初学者常感到困惑和烦恼。其实,掌握一种灵活有效的学习方法无疑是中药学入门的一把钥匙。经过学习参考和不断琢磨,自己也摸索出一些学习方法,下面我简单谈一下自己在学习《中药学》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首先,要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理解中药药性。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中药学》理论同中医的基础理论是相通的。例如,中医的病因中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中药相应有祛风、散寒解暑、祛湿、润燥、泻火药的功效。八纲辨证中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等八大证型,中药相应有解表、温里、清热、散寒、补虚、泻实、滋阴、壮阳等功效;中医有气病、血病、痰病等,中药也有理气或补气、活血或补血、化痰等功效。所以,学好中医理论,才能理解和记忆每一味中药的功效和应用。

其次,以功效为核心,结合药性,全面理解。《中药学》是按药物的功用分类的,同一章节的药物既具有共同的功效主治范围,又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每一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及使用主意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并不要逐个完全依靠死记硬背。把功效是核心,掌握了功效,结合性味、归经来理解其功效,这样既容易记忆,又不易混淆。如理气药大多辛温芳香,这是普遍性,而苦楝子却苦寒,属特殊性要特别注意。以功效来推导记忆其相应的主治证,以药性、功效来体会其使用注意及用法用量,充分分析,全面理解,就能对每一味药物了如指掌。

最后,要学会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每学完一个章节,要对同一章节功效应用相似的药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而且要对其中功效、应用相似的药物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以利于知识积累,并使之条理更为清晰。如解表药中发散风寒的麻黄与桂枝,二药均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证相须配用,但麻黄发汗力强,只能用于风寒表实证,桂枝发汗力弱,风寒表实证、风寒表虚证均可用。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又能温经通脉、通阳化气。又比如有透疹功效的药物有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有明目作用的药物有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有润肠通便功能的药物一般是带“仁”或“子”字的药物,如郁李仁、火麻仁、桃仁、瓜萎仁、苦杏仁、柏子仁、决明子、苏子等,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归纳记忆。只有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才能从整体上全面掌握它,才能加深对功效及相互关系的理解,才能深入学习,弄懂,学透。

有人认为,“学药之苦,苦若服药”,而我觉得“实践出真知”,只要在学习中不断深化探索,刻苦努力,持之以恒,一定会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想法,学习中药就不应是一件枯燥而困难的事。以上就是我对中药学学习的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以帮助,在今后的学习中感到快乐,并能快乐地投入学习。

请扫描“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室内导航”小程序二维码,查看院内分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