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天灸防病治病之理
住培生 蓝秀彬
三伏天天灸作为中医学探讨防病治病保健之法的结晶,在日常中医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疗效,特别是对哮喘、慢支、鼻炎等疾病及体虚者的防疗有其特殊疗效,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三伏天天灸。
天灸,顾名思义,就是顺应天时而进行的灸法;而三伏天,则是指夏日小暑至立秋之间的三个农历节日,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分为初伏、中伏、末伏;清朝张璐在《张氏医通》中就有三伏天用白芥子涂法防治哮喘复发的记载。经后世医家的发展,形成了现在完善的三伏天天灸,即在夏日最热的三个时间段采用芳香辛温发散的药物外敷于固定穴位上温补阳气,以达到充实阳气目的的一种养生保健治病的灸法。
为何三伏天天灸能达到防病治病之效呢?《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以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这是古人的养生之法,顺应天时,春夏则夜卧早起;秋天则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则早卧早起,必待日光;此养生之道,以从其根,故“皆能度百岁而动作不衰”。《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云“长夏胜冬”,这与“春夏养阳”五行四时克制的关系结合起来形成了“冬病夏治”的养生治病指导思想,从而形成了三伏天天灸这一中医特色疗法。
清末彭子益所著《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解释了顺应天时的养生之理,把顺应四时二十四节气之运化的养生治病之道概括为运动的圆,万物动则生,静则亡,阳气随四时而有升浮降沉,即夏季太阳照射地面的阳热,经秋气敛降入土,再经冬藏于土下之水中,待来年春天借肝气而升出地面,如此循环无端,生生不息。天地是一个大周天,人身是一个小周天,人处天地之间,故人顺应于天,阳气顺应四时之变而运行周身,亦有春升夏浮秋降冬藏之妙。
所谓春夏养阳,养的是阳气的生长;秋冬养阴,养的是阳气的收藏。夏至之时,阳气升浮于天,温暖大地,地下阳气虚少则水凉;冬至阳气降沉于地下,则天寒而水暖;此即井水之冬暖夏凉之理,自然之道也。应于人,夏至阳气升浮于表则表实而里虚;冬至阳气收藏于土则表虚而下实。正如《黄帝内经》云“夫虚者,阳气出也;夫实者,阳气入也”。此即夏多里虚,冬多表虚之理。故慢支、哮喘、鼻炎等疾病多在冬时加重或复发和体虚之人易患感冒。
因此,冬病如哮喘、鼻炎等疾病和体虚之人皆是冬时上焦阳气亏虚而无力抗邪所致。所谓“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也”。故夏至之时,顺从阳气之盛,充实卫阳,待冬时表虚之时则可抗邪于外,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之功。
简言之,三伏天天灸是人类效法天地四时阴阳之变,在夏至阳气最盛之时,奉养阳气的浮长,待冬时阳气收藏之后,卫气得到三伏天天灸补充的阳热之助而抵御外邪,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