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之太阳中风证
住培生 彭忠海
太阳病常见的是风寒外袭,风寒之邪侵袭肌表,于是导致了太阳病的发生,太阳病的病位主要涉及到足太阳膀胱经,从经脉循行特点上,足太阳膀胱经的走行是从头到脚,行于头、项、后背,上连风府,和督脉相通,下络腰肾,和肾相连,所以它可以借助督脉和肾中的阳气来主管一身的表阳。太阳主表,肺主皮毛,太阳表阳受寒,表气不利,常常可以导致肺气宣发肃降的失调。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太阳是辨病,中风是辨证。即太阳病中风证。阳浮而阴弱,它既说的是脉象,也说的是病机。从脉象的角度来说,阳就是轻取,轻取脉见浮象。这实际上就是脉浮,轻取即得。阴是沉取,脉弱。也就是重按的时候,脉象松弛柔软。这就是浮缓脉的的另外一种说法。从脉的角度来说,阳浮而阴弱,是指脉轻取而见浮象。重按出现松弛柔软,没有力量的表现。这是因为风阳伤卫阳,两阳相争引发了卫阳病理性的亢奋。阳气是含有热能的能够放出热量的细微物质。所以当卫阳出现病理性的亢奋的时候,当然它就会发热。所以“阳浮者,热自发。”卫阳因抗邪而浮盛于外。卫阳因抗邪而出现了病理性的亢奋,所以它就出现了发热。“阴弱者,汗自出”。它的意思不是说由于阴弱而导致了汗出。而是说因为汗出而导致了阴弱。汗出是卫阳被风邪所伤,卫外失司,加上风主疏泄,使营阴外越而为汗。汗为营阴所化,汗出伤营。“啬啬恶寒,淅淅恶风”就是微恶风寒的样子。“翕翕发热”是热势表浅的样子。这是卫阳浮盛于外,出现病理性兴奋的结果。上述这些症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辨证的结论:就是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这就是太阳中风证的基本病机。“鼻鸣,干呕”,两个症状是太阳中风证的兼证。鼻卫肺窍,肺主皮毛。太阳主表,当太阳的表阳,被风寒邪气所伤之后,常常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对太阳中风证来说,主要是风邪上壅,使肺窍不利。鼻鸣指的什么?是指的鼻塞,呼吸不畅,也包括大喷嚏,鼻流清涕。这些症状,都是风邪袭表后,风邪上壅,肺窍不利的表现。这些都是太阳中风证的兼证。至于干呕,不是风邪犯胃,而是体表有邪,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导致里气升降失调的一种表现。
既然是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我们在治法上,就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法随证出,法以方传。有法,就有方—《桂枝汤》。《桂枝汤》正是具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的功效。它的配伍有两组,一组是辛甘化阳的药,一组是酸甘化阴的药,辛味的桂枝、生姜,配合甜味的甘草、大枣辛甘化阳;它有助卫阳的作用。桂枝、生姜又是辛温解表药,它有祛风散寒的效果。芍药是酸味的,甘草、大枣是甜味的,它们合起来有酸甘化阴的作用。它可以养营阴,来针对太阳中风证的营阴外泄的自汗出。养营阴,敛汗液,又可以助卫阳散风寒。发汗祛邪而不伤正,敛汗养营而不留邪,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桂枝汤加减也是通过调和脾胃进一步来达到调和阴阳、调和气血、调和营卫的作用。不仅仅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的方子。以上就是太阳病中风证的病机及治法的讲解,希望能与大家共勉。